唔滾唔知身體好,唔影唔知朋友多。

by kuk

不言謝。要加油。




你非得要這樣滿足我對相機的無窮欲望?即使你說得就像舉手之勞一般,我也會直接將這口中的“聖誕禮物”理解為一種絕對在意的表現。而我,怎麼好意思說“謝謝”。“謝謝”一詞,是多麼疏離的用字。

我會珍而重之。






有時候,我們不懂選擇,天意便會幫我們做決定,不管是十年或十天,留下的未必是好事,離開的也非就無路可走。那只不過是時勢幫你做決定,你該擁有更好的。


真的很需要一個緊緊的擁抱,在這種稍冷的天氣,和戲中心情還來不及散去的時候,幸好妳們同時張開了雙手。

《渺渺》

「那年夏天,我碰到一個愛過我的人,和一個沒有愛上我的人。」

有些喜歡,是不是不說出來比較刻骨銘心,還是因為離開了才清晰?到頭來也只能埋藏。



《藍色大門》、《盛夏光年》、《夏天的尾巴》甚至《不能說的秘密》,台灣唯美校園青春又一新作《渺渺》。

本以為早過了校服誘惑的年紀,這種校園青澀難以啟齒的情感只能以旁觀之。入場,是抱著對台灣的愛,還有這類電影美得像畫的畫面。

一開戲,當我嘩的同時,旁座的周大導已發出專業的評語:痴線架。這三個字,是當我看到周大導最新力作〈夕陽Timmy〉時所唯一能說的三個字。

幾乎,戲中每格菲林都可以當成一張相片被定格。大光圈的拍攝手法,近乎Lomo的色素,我幾乎是想拿起相機拍下戲裡的畫面了。張榕容和柯佳嬿並不是讓人驚豔的女生,那種美沒有一個特定的格式,就像中學時的同學,是連那種髮型都是我們中學女生的典型,就是不知道導演怎麼拍的,總有些角度,讓人覺得怎麼可以這麼美,可又有些角度,讓人覺得就是很常見的中學女生嘛。那種畫面的美,相信要在大熒幕看才過癮。只能說,光是為看那些很美的畫面,就已經值回票價。

然後,感情是出乎意料的,不絕對青澀。還以為越到後來,對這種清純校園感情的戲便慢慢免疫。於是,我只打算沉溺於台灣街頭。但原來,還是會受感動的。不知道是哪個情節,開始會讓人看來心酸,也不知是哪個情節開始令人欲哭無淚。

或是鏡頭掃過的那張藍天白雲的唱片封面,或是KTV中四個女生歡唱的那首歌。那張CD上面的字條到底寫了甚麼,整套戲的發展中心點,那幾行字想是很美的,怎麼我就來不及看清楚了,背景音樂完全奪去了我當時的意識。

說真的,這戲是繼《Mama mia》後,最多人留在座位直到字幕完結,直到戲院亮燈的。是因為片尾那首歌,還是像我們一樣顧著擦眼淚。

最後還是忍不住了,原因難明,我笑說,絕對是因為聽到HOTCHA那首粵語版旅行的意義,李先生曾經因為此歌大受打擊地打來跟我大發勞騷,太刺耳。導演也太絕了吧,為了營造那種異地新鮮感,夾雜日語也就算了,怎麼可以把這個版本的旅行的意義搬上銀幕!真的令人氣結。

我相信,為此我真的是想哭,為一首被改編了的歌。

看完後,我們真的都需要,一個很深很深的擁抱。


後記

其實我不明白這戲跟《旅行的意義》有何關係,周大導的專業解說是,因為夠小眾。這種小眾的戲當然要配些小眾的歌。《藍色大門》不也是用了《小步舞曲》。

是這樣嗎?還是純綷因為陳綺貞的歌比較校園?

夜遊港大。



記得Victor Lai形容過的新X坑。嗯,嘿嘿,呵……


我是覺得,拍照與文學創作一樣,都需要感情。我自已覺得很美很美的那幾張照片,都是對相片裡的,所有一切,有感情。即使別人認為不怎樣,我還是會覺得很美很美。

突然很想念雲佬,真的想出去吹吹冬天的夜風,凍一點,人會清醒一點。貫徹新X坑的論點,捉著高手黎迅苗直闖港大,想影main build夜景。

依然擺脫不了lomo style,我的天,黎迅苗說我太咸。




你建議我可以整輯車頭燈系列,嗯,可以考慮。




獨處晚上的main build內 ,的確有種攝人的靜,靜得讓人發怕,心底起毛。按下快門時,突然就很怕會攝下些甚麼,畢竟這座大樓,在戰時有過特別用途。拍過很多次,還是不會厭,拍長廊,拍樓梯,拍房門。不知為甚麼突然想起小明姐應該會喜歡這些照片,因為直覺她也會喜歡Main build,於是就想著拍給小明姐看。也想起曾經到此一遊的人,但他對這些照片應該沒興趣,畢竟他對此地沒有感情。






晚上的塔尖接連黑夜,有點詭異。


昨晚看阿蘇,瞄到那個檸蜜脆脆。公諸同好,竟就有人響應了,幾張相換來一個脆脆外賣,嘩,簡直是今天寫稿的動力。要知道我是期待了一整天的,在公司裡,在MSN上,不斷呼叫那個脆脆。you are so sweet。Thx Shunyi。

李歐梵說樓城。

他與我在同一個地方備受感動.


「起樓的欲望」(The Will to Build)
文章日期:2008年11月26日

【明報專訊】最近在大會堂看了一場「進劇場」(Theatre du Pif)演出的《樓城》(The will to Build),大開眼界,也大為感動。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英雙語的演出,也是第一次看到紀錄訪問片式的舞台劇。導演陳麗珠事前作了二十八套訪問錄音和錄影,然後選其精華,與來自蘇格蘭專導「引錄劇場」(Verbatim Theatre)的專家Liam Hurley合作,將之戲劇化,改編成一齣十九段的舞台劇。顧名思義,「verbatim」就是逐字逐句照着受訪問者的原話演出來,所以有一種逼真的現實感,這個現實就是目前香港爭論不休的蓋屋、都市重建和文物保護的切身問題,也就是同一個問題,使我近月來對建築和都市計劃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在《亞洲週刊》寫了一系列文章。

令我吃驚的是﹕這齣戲說出了所有我的心裏話,直接打動我的心弦,它的效果,即使我寫一百篇文章也趕不上。我認為此劇應該搬到香港各中學、大學、公共居屋和廣場去演出,可以節縮成各種版本和媒體——特別是電視片,在電台播給香港人看,當然更不能漏掉政府官員、地產商和各個「都市重建」的委員會諸公。如果這個美夢可以實現的話,我的文章也不必寫了!我最近的一本英文書City between Worlds:My Hong Kong的開頭和結尾,論點主旨也幾乎與此劇雷同,然而接受此劇訪問的香港名人——包括陸恭蕙、杜葉錫恩、陶傑、嚴迅奇、鍾逸傑爵士等——說得比我寫得更精彩、更道地、也更動人。


也許別人看此劇無動於中,但當我看到在天星碼頭抗議拆毁、為下一代請命的女子那場戲,真的是熱淚盈眶,原來我對香港的感情竟然如此之深,但我並非香港出生。

所謂「紀錄劇」(documentary drama),在美國卅年代早有先例,當時因經濟不景氣和國際政局的影響,有一批劇壇的左翼先鋒派,把時事當戲來演,成了另一種布萊希特式的「史詩劇」。這一個傳統,似乎早已失傳,不料在此時此地又以另一種形式「復活」了,怎不令我興奮?它是一個最有力的「軟文化」武器。此劇揭露出來的問題是一個人人應該關心的問題﹕香港人多了沒房子住,蓋了房子還嫌逼,空間愈來愈小,屋價愈來愈貴,甚至變成了另一種股票炒作,大起大落之餘,早已和日常生活素質無關,然而房子——特別是形式千篇一律的「豪宅」——還在不停地蓋下去……這是一個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其主因就是土地太值錢,而且是政府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否百分之八十有待考證)。這個基本經濟架構的問題不解決,這場「荒謬劇」還會繼續演下去。

我覺得此劇唯一的缺陷是未能把地產商的觀點充分表現出來。也許將來可以把「訪問劇」變成「辯論劇」,像經典影片《十二怒漢》或《紐倫堡大審》一樣,沒有公民自覺和公共辯論,如何能產生公民社會?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教授
[李歐梵]

20081125夕陽。



只不過是零點幾秒間發生的事。
佔你生命的,微不足道。
只不過是經過時不覺意瞥見了。
一刻的感動,也想保留。

那一刻,在想甚麼呢?這樣的黃昏,這樣的夕陽。
吳哥頭上的夕陽,會是零八年最美的終結。


白泥日落團,響應啦喂。我要學定先啦!

亂拍。



剪髮的時候,想起這首歌,哼著我已剪斷我的髮,剪斷了懲罰,剪一地傷透我的尷尬。每次Death看到我的髮型,都搖頭嘆息。索性,剪短了,再留過,再不因為一頭亂髮而尷尬。有夠清爽痛快。









這是沒經過大腦的,拿起相機看到甚麼就按快門,一片混亂。不知為甚麼拍,不知在拍甚麼,不知拍給誰看,不知道。

不知道為何會把相機拿上手。

全程只用lomo style ,實在上癮了。

近鄉情怯。




仲有得賣啊

數語。

1. 看到美兒貼了《紅豆》,想起了些過去,又想起了這段:

你會看到 一顆顆綠豆
緊緊包圍 藍色的河流
甚至看到 流動公路上誰在漫遊

你會看到 閃亮的黃豆
那是一棟 摩天大樓
甚至看到 某個地下鐵的出口

我們像螞蟻東奔西走
我們在誰的家 暫時逗留
兩萬公里驀然回首
拍下天長地久

人造衛星圍繞這地球
我們卻圍繞著 快樂哀愁
躲不過衛星的鏡頭

你會看到 燃燒的紅豆
落在這個 藍色的汽球
一朵玫瑰 點綴著兵工廠的傷口

看得到森林化為烏有
拍不到你我 變成了朋友
看到那個摩天大樓
拍不到我們在哪裡分手

拍不到眼淚的絲綢
我們只是 一顆蠶豆
-----<人造衛星> 依然林夕


喜歡最後那句,我們只是一顆蠶豆。


2. 重看遙遙的《180度以外》和安妮的《薔薇島嶼》,有關越南和柬埔寨的那些部份。從北往南,一個女子一個背包一部相機,獨自出遊,全程只有公路汽車。突然覺得自已再沒有這種響往,也就等於被現實綑綁。即使時間是充足,也只想著趕快到達目的地,只懂得問機票多少錢。在暗自取笑快活沒品味的同時,慢活也已經離得好遠好遠。


3. 與家人拍照後,強烈感到備受龐愛的滋味。做為女兒實在感到十級慚愧,連打算清描淡寫再加誇張失實地交代一下出遊計劃都講不出聲。問題不在於出遊,問題在於對著疼愛我的人任性。

4. 對於期待很久終於如願的東西,到頭來發現那種期待其實只不過是種習慣性的期待。因為得不到,所以期待。天秤如我一直追求“美“這種東西,而這美卻需要有“簡單“做條件。發現原來要在DSLR調校十個八個制式才換來一張客觀的美的相片,於我原來是種極大壓力,那些個甚麼技術上的東西,我真的得說句,原諒我真是不懂得。有沒試過,一直渴望得到的,拿在手上了,卻突然不知道自已想要甚麼,物欲如是,感情如是,生活如是。
往後,請各位多多指教。

4. 說真的,廿幾年來,從未如此期待過,聖誕。任其街上的燈光如何璀燦,都不再覺得刺眼。

樓城



樓城,以為說的是拆缷與重建,帶出港人與空間的問題,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生活問題,我覺得還不止這些,好像看到很多很多,諷刺港人最典型的生存形態。

其實晚上精神不是太好,有幾幕走了神。現在也沒能力理出個所以來,但有一幕幾乎感動得讓我落淚。蔡運華飾演的朱凱迪和黃惠文,聲斯力歇地保護皇后碼頭。忘了那些對白了,但當時真係很感動,與無奈。對於極力想保留,卻被奪走的集體回憶。

買少見少啦,快去影低佢啦!

長程巴士。

最近,一直想著要搭一回長程巴士,在香港。在這種陽光能照進車窗的日子,我想看一看不同的風景,或者純綷在搖晃的車廂內,讀書。這一程,最好要有目的地,當下車後,可以有個地方需要去,可以把在巴士上所想的一切都留在上面不帶走。

從此端到彼端,一個多小時足夠。



就在陽光能照進車窗的路上,讀林夕《原來我非不快樂》,很喜歡的一句歌詞,下句「只我一人未發覺」。書中處處透露道家思想,愧對文學院這銜頭,儒釋道是我三年來避得就避的科目,卻一直相信自己處世與道家雷同,我自己倒不清楚,李先生對我的評價或會更有條理。林夕寫的東西,不管是書或是歌詞,都像在為我這類人說話一般,理得出條理。歌詞內容不消說,評為商業也好,為迎合大眾口味也好,都不能否認詞中內容確是世人現世輪迴的寫照。嗯,沒共鳴沒同感的,那是因為你幸運,沒經歷過輪迴。所以,我無法以理性來論林夕詞,唯一能用的是感性、經歷、共鳴,還是共鳴。

他的安慰的確豁達,他的揭露的確血腥,他的傾訴,也的確甜膩。

理性的評價,還是留給李重言先生去講。

或是同門師兄妹的關係,(嘿,這是怎樣也得攀個邊的關係,哈哈)看著看著,我總想起文學院那個噴水池(就是blog頭版這照片),在不遠處的那個課室中,李老師總會不經意地說,「誰誰誰啊,現在的詞寫得幾好,書出幾多本,當年啊,還不是.......」惹來我們一陣猜疑與暗笑。若真是師出同門,那倒不難解釋這種偏愛。

可憐的人,能寫出他那些東西的,必定是對感情有超乎凡人的敏感,而且糊塗不得,甚至不能避免的執著。而擁有這些特質,在愛情中,應該是難以立足的吧,於是進入無底深潭。我這樣猜測的,其實我也不懂。


對啊,有些事,不必知得太清楚,心中有數便夠,說穿了反而難堪。留下距離與糢糊,甚至誤解更好,反正於別人無影響,於自己,好過便行。


強行抹去甚麼也不必要,反正經歷過後,是自己所擁有的經驗與回憶,也與他人無關,自己留著便行,不必分享,往後,不也就變成了塗鴉的原料,不然,作者成書,何來那麼多幻想。你估,林夕寫那麼多詞,是經歷多少傷痛得來?你說他全靠幻想與閱讀,打死也不信。而我,當妳們再來傾訴時,很多時,我都可以答你,我懂,這感覺我懂了。


也不必迴避傷痛,那是無可避免的,唯一是令其沉澱,慢慢沉澱中的,我懇請你,別再攪起漩渦。





目的地,讓我再次只想用陽光明媚來形容,令我可以忘卻由昨晚延伸至今早的心情,嗯,今早,真的,不知是心痛痛醒的,還是一醒來就心痛。從車站一路走來時,我就已經覺得這地,就是世外桃源般了。草地的味道,冬日陽光的和暖,還有一地小朋友的歡笑。我是特意穿了裙子,我想要讓自己開心起來。


又是說了太多廢話,但我必須找出口。
不必擔心,不需要問,對自己造成最大傷害的人,往往是自己。


滿街腳步 突然靜了
滿天柏樹 突然沒有動搖
這一剎 我只需要 一罐熱茶吧
那味道 似是什麼 都不緊要
唱片店內 傳來異國民謠
那種快樂 突然被我需要
不親切 至少不似 想你般奧妙
情和調 隨著懷緬 變得蕭條

原來我非不快樂
只我一人未發覺
如能忘掉渴望
歲月長 衣裳薄
無論於什麼角落
不假設你或會在旁
我也可暢遊異國 
放心吃喝

轉街過巷 
就如滑過浪潮
聽天說地 
仍然剩我心跳

關於你 冥想不了 可免都免掉  情和慾 留待下個化身燃燒




保佑我,要買到機票啊~!

太慚愧。

上個禮拜,把海鷗放在雲佬肚子中,跑了100公里。回家後,海鷗受不了,做出有聲抗議。

當時機內有底片,不能即時查看,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影。昨天陽光明媚,小明姐笑得很甜,謀殺了不少海鷗底片,結果在換底片時,發現機內的異聲來自其中一片鏡片脫落。

心痛死啦!

小明姐的笑臉做廢。

喜歡海鷗,是因為他夠簡單,不用電,不用預覧。幸好脫落的鏡片,都可用簡單地轉個鏍絲圈扣回去。

我想說的是,我怎麼可以把如此簡單的光學理論都忘記得一乾二凈,我記得,中學時的物理課一定有教過!但我更加想說的是,加皮哥不是讀工程的嗎,應該也有這種基礎物理知識吧,結果,在我們仨研究所得的結論下,那片凸形鏡片,還是裝錯方向啦!又要浪費一筒底片了。



回家後,找了很多網站,終於看到,那塊凸形鏡片,應該是照這個方向裝的啦!又一次因為無知而犯錯。

這畫面太美了。



四方帽向上拋的那一刻,你有沒有想過,理想會不會實現這個問題?而我只是覺得,這畫面,實在太美了。






而當歲月陳舊,是否還會記得拋四方帽時的躇躕滿志?

思念這回事。




其實,我們應不應該逃避或者否定思念這回事?尤其思念的對像,是連自己也覺得不應該的。

思念這回事,誰都騙得過就是騙不了自己。面對,卻只會令人更覺混身無力,不知所措,手腳冰冷,身心顫抖,頭昏腦脹,喉嚨哽咽,精神頹靡。這症狀,只限於思念對像是連自己也覺不應該的。要怎樣處理,才不至於讓自己也覺得特別難堪?



相思的話,就不做這類說法。


無法否定思念這回事,正如你無法否定"有發生過"這四個字。但當真正面對時,腦中划過的景像卻是那些街道,那些夜市,那些樓房,那些食肆,那些影片,甚至一碗茄牛面,甚至最初打邊爐中的番茄味道,甚至深夜綠屋鎖孔向內望的恐懼心情,甚至看到城中日落的興奮感覺。

僅此而已。

有時候,這些影像令人更懷疑,有過的悸動。

我的驕傲跟我說:這些,只是僅屬於自己的,記憶體在作怪。完全與對象無關。

其實面對,會令人更坦然,正如打完這篇後,就沒事了。我只想拿起相機,從走過的地方再來一次,重新紀錄,相信會看到不一樣的光影景像。




而思念,最終將被塵封,並變得古舊過時。



有時候,在這裡寫些生活的小性情,愈覺得自己狹窄。我真的需要,去到那些陣年遺蹟面前懺悔,看看那些受戰亂影響過的生活,如何繼續。



昨天收到藝術節的信,說Lisa Ono的演唱會full,我的預訂被取消,當時只覺得即然我已經在知道消息的第一時間上網預訂,還是沒能拿到票,也算是盡力了。直到今天下班時,在iPod聽到Lisa Ono的聲音,才突然覺得一陣強烈的失落。

是那種,當你真的付出行動與期望之後,換來的一陣失望與失落。

The Women



《The Women》

怎麼身為女人的妳們對這戲都沒興趣?
雖然我們也純綷是因為Meg Ryan才進場的,卻意外覺得還不錯。

雖是個老土故事,但裡面表現的女人特色卻十分寫實。寫實到令人不住地笑,不住地點頭,然後不自覺地爆句:女人!

劇情或者也不會令人特別驚喜,但就是會令人產生共鳴。那些感覺,那些反應和那些行為、矛盾,相信絕對能引起女人共鳴,至少我有。不然,不會聽到那麼多女士在竊笑。

It's just a chapter not a whole book.

說到底,女人最應該做的,還是保有自我。

Ask, what do I want?

唯一有點超現實的,是Meg Ryan無理由咁快成為一名設計師!無計,要表現女人當自強。

同樣四個女人,各有特色,在講感情,表現友情,同時處理親情與事業。容易令人相起sex and the city,但處理的是不同情感,這戲更勝。全戲只見女性,沒有異性,連茄哩啡都沒有一個是男性,除了片未那個B。進場人士,都是女士大比數勝出。相信男人看完,會覺得女人是種奇怪的生物。

原來這戲早在 1938年便有黑白版本,導演是George Cukor,主角名子一樣,內容也相差無幾。呵,不管甚麼時期甚麼年代,女人依然是女人。要面對的問題,來來去去也不過是那些。

有些對白,有些感受,會令人靜默聯想。看後令人豁然開朗,並不沉重啊,絕對不像Barcelona那麼令人難受。女人想了解女人,男人想知道女人,都不妨一看。

Meg Ryan風彩依然,相隔十年,對某些女人來說,只會更添韻味。但Meg Ryan最後急步走的神態,依然與you've got mail的kathleen kelly相似。

親愛的,都叫妳陪我去看的嘛,有些情節多像你我。

唉呀,看戲時我想起妳們啊,我親愛的妳們啊,很想捉成班姐妹去看,快去看快去看,不錯看!

其實是我最應該睇這戲。

家庭很重要。

兩個同是從小就發現有嚴重失聰的小朋友。

A的爸爸是個有學識的商人,媽媽是名校教師。發現A失聰後,媽媽辭去教職,全心照顧A,給他買昂貴的助聽器,帶他去語言治療,兩母子一齊上課,媽媽回家後再逐字教導。A長大後,說話與一般小朋友沒兩樣,在國際學校就讀,並獲得數也數不清的校際社區運動獎或其他很多名堂的獎。爸爸細心為A整理了一份履歷,足有六版紙,並且不斷更新。A說話充滿自信,爸爸從小教他要贏人必先贏自已,他深明這道理。說起A一家人的抗病經歷,兩父子說得來有條有理,可以編冊成書。

B的爸爸是個勞動階層,媽媽是新移民,兩父母沒甚麼學識,B的助聽器都是靠社會福利幫手。在普通中學讀學,成績一般,有甚麼特別的教育?我不清楚,因為B內向,問一句都未必答得一句,B的媽媽更謙虛,只懂說很擔心兒子的將來。


同樣的兩個失聰小朋友,在不同家庭中,他們的成長便截然不同。我相信有後天的努力,但更相信家庭環境甚至社會環境對小朋友的影響。


政府推行兒童發展基金,除了目標儲蓄,更重要的是師友計劃。參與者如百仁會,獅子會303等,他們的會員成為義工mentor,一對一引導貧窮的小朋友。與他們見面,帶他們去大公司,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甚至為貧窮小朋友建立一個人生目標。很多天水圍小朋友,可能窮半生精力都未必能走進中環,但這些富豪二代及有社會地位的人士會帶他們到工作地點,讓他們感受上層社會的生活。這些社會的上層人士,會與基層小朋友分享在社會生存的人生經驗,擴闊他們視野。

張建宗說,希望因此減少跨代貧窮。

最近轉戰商界與醫學界,頓時又覺得商人未必都是只顧著向錢看,不少機構已顧及社會責任,回饋社會。

徘徊中環的這些日子,更知道自已應該補充哪些不足。


明明就很多稿要寫,哪來的空閒胡思亂想!返黎啦返黎啦!!!

雲佬成仙。



這種好天氣,沒理由辜負了。

看到類似墾丁的藍天白雲,是會令人瘋狂尖叫的。天哪,真的好天氣啊!是日,海鷗成為被攝對像之一。但是可能被放在車箱內顛波之故,回家發現海鷗有異響。不會是壞了吧,心痛死啦。












妹說商務最後一天減價,買了潘國靈《愛琉璃》,開首第一句:

"絕望而又表現出最有風度的動作,就是靜悄悄地離開。"


翻了前幾頁,心想這本書到底是個中期測試呢。簡介說:他(潘國靈)就是喜歡把你拉進深淵,並非立心不良,只是以毒攻毒,沉到底,沉到底就獲得救贖。

呵,那麼像我們常說的谷底反彈,其實我深信不疑的。
並非自虐,只是渴望救贖。

Tanya正傳。

前言

昨晚太累,一整年滴酒不沾至昨晚的一點點啤酒已經足夠整晚好夢。我想花時間把Tanya整晚唱的歌都記錄下來,因此只能留待今晚才做。其實沒有後悔年初錯過Tanya,那時候,如果我去了那場演唱會,也不一定有類似今天的心情,不會有這種深切共鳴。聽歌也講處境心情,像現在,就只能是Tanya,綺貞,五月天,Lisa Ono ,Adele與海角七號。梁靜茹,周杰倫,陳奕迅,王若琳能避則避。

昨晚的Tanya,只需要兩把木吉他,不需要其他,從頭到尾,就那兩把木吉他與她。很抱歉,伴奏的吉他手雖然真的很靚仔但從頭到尾都沒記住他名字,也沒看過他正面,眼中只有Tanya 。

站在台側,拿著啤酒,聽著Tanya,跟著節奏搖晃。我在想,是Ryo的話,一定也逃不過今晚的浪漫。

謝謝我親愛的,出力撲飛之餘,整晚一直替我錄Tanya。我得再次道歉,若不是我太沉迷於旅遊雜誌,這便能是最完美一晚。

由於環境因素影響,以下短片,請不要抱太大希望。


正傳



開宗第一首,晨間新聞
作詞:林白/蔡健雅 作曲:蔡健雅

今天的晨間新聞 什麼都沒發生 陽光為我的早餐加溫
有的時候 沒有新聞 就是好新聞 這樣的早晨特別平衡
今天的晨間新聞 什麼都沒發生 微風依賴著我的大門

沒有混亂閃爍字幕 給我一棵樹
單純不是什麼態度 是一種滿足
我擁有太多值得歡呼 也許冷靜 但不冷酷 我有我不變的溫度

每天回到公司開電腦的第一件事,便是關心今天有何“新聞”,Facebook及Blog令世界細得可憐,不見面不談話的人卻可以知道他們都在做甚麼。很多時候,沒有“新聞”就是最好的新聞。在這種網絡世界中,最考起的是個人選擇問題,其實,可以選擇不看。單純絕對可以是一種態度,關心需要我關心的人和事,已經夠多的了,回覆常溫吧,不要再過度冷酷。


越來越不懂
詞 曲:蔡健雅



在我22歲時 回想起當時多麼想談戀愛 媽媽說就讓他來
然而在我32歲時 發現我沒太多的心去等待 他失去某種色彩

得不到的就更加愛 太容易來的就不理睬
其實誰不想遇見真愛 愛得絕對 愛得坦白
以為遇上了就會明白 但每次它只留下驚鴻一瞥的感慨 我越來越不懂愛

才32歲的我 雖然一個人過也過得夠精彩 偶爾再想談戀愛 
然而愛總是亂了節拍 我只能夠瞎猜 也許能中了頭彩 中了又覺得奇怪


還不到32歲的我其實一直都不懂愛,真的以為遇上了就會明白,可每次只留下驚鴻一瞥的感慨,越想絕對,越想坦白,就越是拖泥帶水不明不白。真的越來不懂愛。已經32歲的人在愛裡還是會亂節拍,我又何必急著去明白甚麼是愛。



紀念
詞:姚謙 曲:蔡健雅



如果從此不見面 讓你憑記憶想念
本來這段愛情可以記得很完美
他的樣子已改變 有新伴侶的氣味
那一瞬間 妳終於發現 那曾深愛過的人
早在告別的 那天已消失在這個世界

也許那一次見面 是生命給妳機會 了解愛只是人所渴望的投射面
只是渴望會改變 他的愛已經不見

那一瞬間 妳終於發現 心中的愛和思念
都只是屬於 自己 曾經擁有過 的記念

就是有一種人,在情侶關係之後便是絕路。不能前進,也不能後退,告別後便是陌路。即使再見,也不會再是你所熟悉的那個人。於是在告別那天始,他便會消失於世界。我不想信自已是這種人,但可笑是,每次在告別後,便沒有再見。所有一切的思念與愛,就只留做回憶中任意添加刪減。


陌生人
曲:蔡健雅 詞:姚謙



一轉身誰能把感慨拋在腦後 在事過境遷以後 這段情就算曾經 刻骨且銘心過 過去了 又改變什麼 地球它又 公轉幾週了 當我了解不愛了 連回憶都是負荷


再熟悉不過的一首,每段經歷過後更是看淡了些。過去的,能改變甚麼,地球依然在轉,早上醒來就要去上班。反正就是要向往走的,不愛了,連回憶都會是負荷。即然明白,就選擇輕輕鬆鬆地走。



思念
詞 曲:蔡健雅



堆積所有對你的思念 把思念推進個黑暗的房間
房間就在廚房的後面 你仍會發現

菸不離手把自己灌醉 醉醒過後笑自己有多狼狽
泡的咖啡有苦的滋味 我睜開了眼 忘記你是誰

要風箏自由乾脆剪斷了線 讓它往藍天空隨風而飛
越飛越高直到看不見 像電影裡的畫面

這樣也許能讓我好過一些 把你當做風箏隨風而飛
越飛越高直到無所謂 我剪斷了線 不再對你懷念


關於思念,我不好多寫甚麼。剪斷風箏的線,是蔡健雅最貼切的比喻。



Blower's daughter


and so it is
just like you said it would be
life goes easy on me
most of the time

and so it is
the shorter story
no love no glory
no hero in her sky


《Closer》,不管第幾次重看,都會像第一次看到的感覺。看完後感覺震憾,而看完後,我就忘了那些情節與內容。

彷彿就是轉璇轉門的愛情遊戲,何必太認真。



Beautiful Love
詞:葛大為 曲:阿沁


看住時間 別讓它再流浪
從前我 太適應悲傷

你的出現在無意中 卻深深撼動我
一起走著 沒說什麼 心是滿足的

這個世界 隨時都要崩塌

我沒有 其他的願望

假如明天將消失了
趁現在我愛著
只想記得 被你抱著 溫熱的感受
Love's beautiful so beautiful


我失去過 更珍惜擁有
多慶幸我是我 被你疼愛的我

緊緊牽住的手 不要放手
永遠守護我


Love's beautiful so beautiful

我很快樂 你會了解我
我不會再哭泣
是因為我相信
我們勇敢的愛著
每秒鐘 都能證明 一生的美麗


一首全場大合唱的歌,我竟是第一次聽到。妳唱出來了,而我也會相信的,不管過程,不管挫折。每件事情的發生與每個人的出現消失,都有特定的理由與牽引,環環相扣的,這件事的結局就是下一件事的引子,何必太介懷。

我還是會相信Love's beautiful。



True Love
曲:蔡健雅 詞:姚嫌

選擇明天可能的愛
那一夜 他沈默 從低潮關係逃開

一直到今天他還始終不明白
這樣的決定到底該還不該

還記得那夜的悲哀

忍住淚 關心門 妳故做堅強離開

然後安慰自己緣分自有安排

縱然心中充滿了脆弱無奈


每個人都期待 下次遇到真愛
才放棄的比珍惜還快

每個人都期待 早點找到真愛
只可惜我們都一直到

有一天彼此懷念時才明白


我想我們都不例外

在茫茫人海中
尋找著合身的愛


好像童話裡那揀貝殼的小孩

到最後才瞭解已錯過了真愛


你我各自在生活裡徘徊
只是夜深人靜裡會醒來

每當看著兩人的合照時
心中還是有很多感慨



怎麼Tanya妳一定也是經歷過的,不然寫不出這樣的詞吧。他從低潮中逃開,妳故作堅強關心門安慰說是緣份的安排,其實心中脆弱無奈。都是渴望尋找真愛,才茫然期待。都以為下次會是真愛,到最後才發覺錯過了真愛。若能寫出這種詞來,看來,如此兜轉無奈偶爾無痛呻吟感慨一番的,還不只你我她他。


達爾文
曲:蔡健雅 詞:小寒



我的青春 也不是沒傷痕 是明白愛是信仰的延伸
甚麼特徵 人緣還是眼神 也不會預知愛不愛的可能

保持單身 忍不住又沉淪 兜著圈子來去有時苦等
人的一生 感情是旋轉門 轉到了最後真心的就不分

有過競爭 有過犧牲 被愛篩選過程
學會認真 學會忠誠 適者才能生存
懂得永恆 得要我們 進化成更好的人

我的青春 有時還蠻單純 相信幸福取決於愛得深
讀進化論 我贊成達爾文 沒實力的就有淘汰的可能

我的替身 已換過多少輪 記憶在舊情人心中變冷
我的一生 有幾道旋轉門 轉到了最後只剩你我沒分


愛 一個上一課,或是經一事長一智?反正世間事都是靠累積經歷得來,經歷得多閱歷越多應變得更聰明。以前相信的幸福取決於愛得深,最與世無爭的便是愛,但原來 適者生存才是真理。不想再被篩選,便需要進化成更好的人。誰是誰的替身已經不重要,反正誰都可能會是誰的替身,轉來轉去還不是一樣,該慶幸又轉過一道門, 最怕轉到最後所剩無幾。我的一生,還有幾道門?





Tanya 最後唱的這首歌,讓我們靜靜聽。甚麼也不用多說了。




當你離開的時候
曲 詞:蔡健雅







先於後記

那晚,把捉到的自已放在眼前,借Tanya的詞,重新審視。尤其在只有木吉他的伴奏下,詞的意義便無限擴大。至於唱聲,不用多講了,合頻率的自然喜歡,不合頻的,如側田的歌再好,我都忍以接受,嘿,我認這絕對是偏愛與偏見。

今晚,嘗試將感受整理出來,但工程浩大,手邊又有另一件事纏繞,終究不能在天亮前完成。天亮了,我不得不睡了。有多久沒有這般深夜活動,規律的生活快讓我忘了自已是貓頭櫻了,夜很靜,有一剎那的孤寂,但難得的享受。

怎麼都十一月了,夜晚還是那麼短。
( 2008,11月8日,清晨七時)




後記




從Tanya的歌裡回來,腦中還是最後一首歌的詞,想起想起想起,心裡卻是一陣可笑的感覺,這是叫我別生活在自已的世界裡了。我們都錯過了站,索性坐在地下鐵的樓梯上,不急著回去了。回來後發現,原來整晚拍的照,嘴角一直掛著不服氣的笑。


為甚麼要花那麼大篇幅去寫一晚Tanya?因為我覺得,做人必須有勇氣去面對事實的。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像是夢一場,一切,從頭到尾,都那麼不真切,像從沒光顧過似的。Tanya的詞說,這其實,只是大部份都市人兜兜轉轉的愛情世界,不需要大驚小怪。不需要壓抑悲傷心痛憤怒無奈可惜,誰都會有,就面對吧。只要了解進化論,轉到最後還會剩下你我不分。

那不過是個定律而已。

Tanya前續。



從中區政府合署出來,還有點時間,到附近繞了一圈,從終審法院那裡下來,往都爹利街走去。那裡有人正在拍硬照廣告。

最近總是往中環跑,早上,中午或傍晚。與那些有社會地位的人對談,確能令人把目光放開,能走到他們今時今日這種位置,必定不是僥幸。若他們真能推行口中繪龍繪鳳的師友計劃,以自已的經歷與眼界去帶動每位草根階層的小朋友,肯定會影響他們一生。張局長說要先消除跨代貧窮,目標是拉近貧富懸殊,說得多麼有信心,聽得我如幻似真,多偉大的理念。

張局長一進來便拿我的名字來討論一番,湛生肯定勢估不到小卒如我也有機會與政府高官做專訪,知道後肯定又是那句,你睇左施政報告未啊?……睇,聽日睇。

只在中環出入幾次,便已深深感受到,為何有些人,對在中環工作趨之若騖。那裡的工作氣氛,整齊的衣著,完美的妝容,令人走步路都趾高氣揚。不知為甚麼,走在中環街上,我就想到這個詞,來來往往的人,都有種趾高氣揚之勢。踩著高踭鞋,我只覺得隻腳很累,人很多,走路要快,但又不能快,迎面來的都是人,只能在夾縫中穿梭而過,走兩步便要側一下身體讓路。我好奇金融海嘯下的中環人,是不是都已經目無表情了。四處張望,竟望見一張熟悉的臉,依然那麼搶眼,讓我一眼便把他認出來,黃源順啊~!他與我視線擦肩而過。


我們發誓,以後約會絕不要在尖沙咀晚餐甚至午餐。幸好絕望之時,出現𥌓光,Charlie Brown Cafe。



這個時候剛好沒甚麼人,食物不錯,價錢合理,最重要坐得舒服。明明就說吃點東西就走,明明就有打算8:30去排隊,明明就想早點去的。怎麼一坐竟坐過了時間。明明就是我自已埋進旅遊雜誌中,找尋下一站。


If you remember me, then I don't care if everyone else forgets.
--Haruki Murakami